佛門成語: 11. 十一畫

 

〔11.21〕

掩耳盜鈴

【觀世心編著】

 

   比喻自作聰明,自欺欺人。原作「掩耳盜鐘」或「盜鐘掩耳」或「塞耳盜鐘」。源於秦•呂不韋(?~約前235年)《呂氏春秋•卷二十四•自知》:「百姓有得鐘者,欲負而走,則鐘大不可負。以椎毀之,鐘況然有音,恐人聞之而奪己也,遽揜其耳。」

   意指妄自狂言,徒自欺誑。明末清初•雪嶠圓信禪師(1571~1647年):「這箇語話,大似掩耳盜鈴,瞞人自瞞。」參閱《卍續藏•1579•84冊;續指月錄•卷十八》。

   亦作「掩耳偷鈴」。唐•百丈懷海禪師(720~814年)因僧問:「抱璞投師,請師一決。」師曰:「昨夜南山虎咬大蟲。」僧問:「不謬真詮,為甚麼不垂方便?」師曰:「掩耳偷鈴漢。」參閱《卍續藏•1557•79冊;聯燈會要•卷四》。亦作「塞耳偷鈴」、「盜鈴掩耳」、「竊鈴掩耳」、「竊鐘掩耳」。

觀心攝影

 


成語11.21:掩耳盜鈴      若無顯示左方視窗之檔案總管,請按「首頁」。